当前位置:陌上花>历史军事>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一百五十五章 豫中之战(一)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五章 豫中之战(一)(2 / 2)

着三面合围的,一战区在新黄河以东的参战部队,就真的危险了。

所以他坚持认为,这个时候绝对不能被动的死守洛阳。那样就等于将主动权交给当面的日军,让他们在整个一战区腹地,想打哪里就打哪里。不管那位战区长官愿不愿意,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攻代守,死死的将这股日军缠在洛阳城下。

即便吃不掉这个三十七师团,也要消耗他的补给,逼着他自己北撤。才能保证豫东作战部队的侧翼,以及背后的安全。如果固守洛阳,那才是真正的正中长野佑一郎的下怀,如他的心意。

更何况他心里很清楚,以那位战区长官的为人。只要自己撤回洛阳城内,有自己这个新上任的战区副长官替他背黑锅。他这个战区长官,肯定会脚底下抹油开溜。眼下他只是忙着转移财产,就已经引起了洛阳城的恐慌,并引起了军心浮动。

一旦这个家伙真的开溜了,那么整个战场军心肯定会彻底的陷入崩溃。就算自己对这两个军的控制力再强,恐怕也要重蹈当年固守太原的覆辙。一旦全军离心离德,这仗也就没有办法打了。这个家伙死不足惜,但整个战场的结局就难以预料了。

这位新调任到一战区的副司令长官,这个判断还是相当精确的。他放弃了固守洛阳,而是利用洛阳以西地形,采取与三十七师团打对攻战术,死死的缠住三十七师团部队。使得其根本就无暇对洛阳城周围,大量战备仓库下手,也无法越过洛阳一线。

他的嫡系部队战斗力也的确强悍,以不过两个军的兵力和简陋的武器。从陇海路两翼死死的缠住三十七师团,让长野佑一郎多次想要摆脱,却都无可奈何。其所部的两个骑兵旅,还多次绕到日军身后,突袭其炮兵阵地和补给点。

正如他所料,几天的激战下来,他的部队伤亡的确不轻。但几天的激战下来,让从新安、绳池缴获的物资,基本上已经消耗一空之后,尤其是炮弹补充困难的三十七师团,自己就有些坚持不下去了。

同时这位老兄的对攻战术,给那位战区长官乃至重庆,调集援军也争取了大量的时间。他以攻代守打响的第七天,在那位战区长官的再三催促之下。一战区派往晋西南的三十六集团军,总算在恒曲以西渡过黄河回援。尽管拖拖拉拉,但总算来了一部分。

之所以该集团军动作磨蹭,还是有原因的。该集团军建制内一共就两个军,可在运城战场战火平息后,其所属十四军就地被剥离该集团军建制,被重庆方面给留下了防守运城。现在全集团军,就剩下一个下辖两个师建制的四十七军。

这个四十七军原本是属于川军内部一个小系统,属于川军中的杂牌部队。虽说比二十军被赶出四川,连没有地盘的系统要好一些。但与那位四川王生前嫡系的二十一军、二十三军、四十四军这几个军相比,还是相差太过于悬殊。

全军出川作战时无一门火炮,只有几门迫击炮。轻重机枪加在一起,不足中央军一个团的数量。到眼下距离当初出川已经数年,多年血战下来原本就低劣的武器,在补充不足的情况之下,经过连年损耗之后更差。

作为没有太强硬后台,也就是说上边没有人说话的杂牌军,在补充上一向都是就低不就高。能不给坚决不给,能少给也绝对不会多给一发子弹。这个军的装备在整个一战区所辖各军之中,仅比新八军和暂十五军,那种杂牌中的杂牌好一些。

眼下全军虽说有两万余人,看起来人数不少。但步枪全部加在一起不过三千余支,轻机枪二百余挺,重机枪只有六十挺。迫击炮的数量虽说多了一些,可也不过四十多门六零炮、十三门八二迫击炮,至于山野炮还是一门都没有。

此次会战之前一战区才给这个军,补充了五百支意大利造步枪,六十挺中央军换装下来的捷克造轻机枪,十四挺重机枪外加两门八二迫击炮、十门六零炮,外加上一批中央军已经淘汰下来的掷弹筒和百余支冲锋枪。

尽管出发之前,得到了自出川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批武器补充。可在之前的运城作战之中,即便是整个运城作战,装备最差的一个军。但却一直实打实的被当做主力使用的该军,在作战之中伤亡三分之一。在十四军这个中央军系统的军调走后,这个集团军就剩下一个装备差,损失不轻的四十七军。

这个情况无疑让那位集团军总司令,对立即返回一战区作战,心存很大的顾虑。这不是逼人跳井吗?这个节骨眼上,将装备比自己好的多的十四军调走。剩下自己一个残缺不全,还未来及整补的军,孤军南下作战这几乎是等于羊入虎口。自己的嫡系部队,可就剩下这么一个军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