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陌上花>历史军事>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两部日军内部的纷争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两部日军内部的纷争(2 / 2)

,双方当年就争的异常激烈。最后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后关东军占据了热河,而七七事变之后华北方面军也依靠大本营的支持,硬生生的从关东军察哈尔兵团手中,挖去了察南和察西以及绥东鸦片产地之后,双方的纷争才少了一些。

但是市场的争夺,又成了两方面和平相处的纠结之处。实际上已经垄断了整个中国关内日占区,绝大部分毒品市场供应的华北方面军,并不愿意关东军控制区热河产的烟土进入华北市场。

因为被关东军严密控制,几乎没有反抗势力的热河。不仅烟土生产成本极低,在质量上也要好于并不是传统鸦片产地的察南所产。而作为传统鸦片产地的绥远,又只有绥东地区控制在日军手中。华北方面军控制的鸦片质量与产量,都无法与关东军相比。

如果华北方面军放任热河的烟土进入市场,那么对于本身就要与中国人自己生产的云土、川土,还有河南产的烟土,甚至宁夏和甘肃所产烟土争夺市场的华北方面军,利益上会受到很大的损失。这市场份额被抢去了,这利益也自然而然的要少了许多。

而关东军却始终认为整个中国都是热河烟土的传统市场,不能光你们卖不让我卖。东北就那么多的市场,我不向外销售,我上哪捞钱去?多少年的利益纷争,让日军这两大战略集团相处的并不是很愉快。分账不均,相互都看不上眼这也是正常的。

如果不是形势逼迫,这两方面的这么多诸位高级军官是绝对不会坐到一起的。那些大将方面军司令官们的想法,与下面的师团长是两码回事。师团长的位置不是能长时间做的,而且各个师团也不会长久的驻扎在一地。

但是方面军司令官的位置,只要在任期之内不出什么太大的差错,却是轻易不会动的。在任的时候不伸手,那还等到什么时候伸手?难道真的等到转入预备役回家之后,依靠帝国陆军那点可怜的退休薪水过日子?这肉已经吃进了嘴里,想要吐出来就难了。

只是尽管相互都看对方不是太过顺眼,但奈何形势逼人。虽说也是战略方向上也有一定的协同,毕竟唇亡齿寒的典故,日本人记得比中国人要清楚的多。但是实际上,大家却是都有等着看对方笑话的心态。

但面对眼下的形势,如果再不想出对策,大家的日子都不会太好过。所以尽管都看对方不太顺眼,大家还是坐下来谈谈比较好一些。当然这些不是同学就是老乡的高级军官,自己内部还是没有什么恩怨的。

相互之间看不顺眼,主要还是利益上的纷争。毕竟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屁股底下的位置还是要决定脑袋的思考的。除了各自利益上的纷争之外,大家相互之间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过节。大家都是皇军的军官,如果真的打了败仗那么谁都不好受。

其实在西满丢掉之后,无论是关东军还是华北方面军,都已经判断出抗联下一步行动的大致意图。但是针对下一步抗联可能会采取的行动,究竟会是进攻南满,还是要直接插向平津地区,关东军与华北方面军却是各有纷争。

关东军认为抗联下一步的行动,很可能是越过燕山山脉,进入华北平原以取得华北地区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补充。对于这个判断,已经占据了中国东北整整十年的关东军是很有自己理论依据的。

而华北方面军却认为抗联下一步的行动,对于华北方面的平津,很可能只是一次试探性的攻击,他们真正的目标还是整个东北的工业和农业重镇南满。对于这个判断,华北方面军也同样是有着自己的理论依据。

他们抢占热河和西满,只是为了想要从侧翼包抄南满的关东军主力。相对于华北大平原,有着庞大工业基础的南满,才会是这支武装的主要目标。而且如果他们不先解决南满的关东军,而是选择南下进关,那么军事上更加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因为在华北方面军看来,这支抗日武装如果想要深入华北平原以获取那里丰富的人力和粮食等资源的补充,那么在面对整个华北方面军,甚至整个中国派遣军的情况之下,就至少要集中三十万以上的兵力。而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根本就没有实力在防御关东军的反击。

只要是一个正常人,就绝对不会不顾后方和侧翼还继续存在着一个重兵集群的情况之下,冒着有可能自己南下兵力,会被侧翼杀出的强大对手拦腰截断,整个切断在燕山、大马群山、七老图山之间狭窄地域的风险。集中主要力量全力进攻南下进攻平津地区,并进入河北平原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