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陌上花>历史军事>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节 龙城大会(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节 龙城大会(3)(2 / 3)

“若有人狐假虎威,胡作非为,该当如何?”

却不料遭了白眼。

卢安的一个家臣甚至说道:“即使有人狐假虎威,胡作非为,那也是他们应得的赏赐!”

一副就该如此的模样,真是有些让人无语。

而一路上的见闻更是让司马迁等人隐约感觉到,似乎连这草原的各部都认可和接受这样的规矩,这样的制度。

这真是让人有些难以理解。

直到,在前往龙城的路上,再一次看到类似的情况,司马迁忍不住去问卢安:“何以诸部皆遵此法?”

卢安闻言,哈哈大笑:“这在草原上本就很正常啊!而且,如今的规矩,比过去可仁慈和宽松多了!从前匈奴人为政之时,可比这要残忍的多!”

“匈奴本部,哪怕只有一个人,也可以驱赶一个数千人的部族,迁徙数百里,让出他们的牧场!”

“稍有不从,即行屠灭之策!”

“从前,草原上的所有肥美牧场,甚至是中等的牧场,统统都与如今的这诸部毫无干系!他们只能游牧在那些贫瘠的沙地、鲜有水草的丘陵之间!哪能像如今,最差也可以占一块河流之地!”

“况且……”卢安指着那些被人赶着不得不离开的部族说道:“贤弟难道以为彼辈离开了就不会回来吗?”

这个解释,真是让司马迁听的一楞一楞的。

过去,他常常听人说‘匈奴稽粥氏率兽食人,暴虐人民’,但却没有什么感受。

如今,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终于让他知道,匈奴人的残暴统治残暴到了什么地步了!

与之相比,如今汉室执行的这个策略,不能说仁慈,但起码公平公正。

亲汉派,理所应当的得到了赏赐,而其他部族,也有生活的空间,日子也能过下去。

“若能衣食足,便是夷狄,也可以为顺民……”弄清楚了这个事情后,司马迁忽然有所明悟,感慨了起来。

其他人闻言,也都是若有所思。

中国自春秋以来,数百年的诸子百家争鸣,争来争去,其实说到底,争的就是衣食足这三个字而已。

区别只在于,诸子百家企图实现衣食足的道路各不相同罢了。

……………………………………

从南池出发,向西南方向行进了三日后,龙城——今天的顺德城就出现了司马迁等人的眼帘之前。

只不过,与众人想象中略微有些不同。

龙城,过去曾经是匈奴的祭天之所,也是数百年来,匈奴单于的归天之地。

包括头曼单于在内,所有有名有姓的单于,最终在死后都被葬在此地。

司马迁曾经看过石渠阁记录的档案,知道,匈奴单于送葬的规模,虽然不及汉天子,但也比中国诸侯王要强。

且,匈奴人保留着人殉。

每次单于驾崩,其大臣、妻妾以及奴婢,会有大量人陪葬!

譬如,十余年前,老上单于去世,汉室遣使致哀。

使者回来后报告朝廷:单于崩,匈奴以国葬葬之,其棺椁以金银为饰,虽无封树丧服,然其近幸妻妾从死殉者数以千计。

这样一个巨大的陪葬人数,足以使得其墓葬区成为一个庞大的地域。

匈奴人虽然没有立冢树碑的传统,但再怎么说,单于的陵寝区也得保持庄严吧?

但在现在,整个龙城附近,都是人仰马翻。

数不清的人头攒动,不知道有多少个部族,在这广阔的大地上驻扎着,喧哗声十里内都听得清清楚楚。

这些匈奴人,似乎压根也不在乎,自己脚下就可能埋着自己的祖先和先王。

甚至有着熊孩子,骑着羊,满大山的乱窜。

“匈奴俗如此……”见到司马迁等人诧异的模样,卢安解释道:“莫说如今这位单于了……就是过去军臣在时,诸部大会龙城,也无人理会什么先王不先王的……”

……………………………………

此刻,在龙城之内,这过去原本非本部的首领不能进入的神圣龙城,许多曾经连来此的资格都没有的部族首领们被安置在城中的房屋里。

这些住惯了穹庐的游牧部族贵族,一时间很难适应这龙城之内被改造成汉室宅院的住所。

但,他们不习惯也要习惯。

因为,至少在幕南地区,天已经变了。

这个世界的主宰是汉朝!

曾经威风凛凛,镇压万族的匈奴,现在已经北遁到了燕然山(杭爱山),汉军接连取得的辉煌胜利,使得每一个部族都不得不俯首。

更何况,现在,诸部都有求于人。

再找不到粮食回去,很多部族就要死人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