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陌上花>历史军事>我要做皇帝> 第一千四百八十二节 唯政绩论(1)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四百八十二节 唯政绩论(1)(2 / 3)

年冬十月,大朝议,大鸿胪的排位甚至排在了京辅都尉之后。

堂堂九卿,居然只能坐在一个比两千石的朝臣身后。

这简直就是耻辱!

但公孙昆邪又能如何?

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发生,甚至,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其他同僚,将大鸿胪的经费、编制瓜分。

而他竟不能发一言!

自古弱国无外交,同样的道理,弱小的官僚集团,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鱼肉自己,侵夺自己。

坊间有传闻,大鸿胪未来甚至可能与内史一般被裁撤。

听到许九点头,伍被心里大喜。

此番他来见许九,自然不仅仅只带来了问题和麻烦。

也带来了政绩和资源。

毕竟,许九再怎么说也是自己人。

平壤学苑虽然为了避嫌,不敢公开与许九的密切关系。

但,却是可以动用人脉和资源,为许九保驾护航。

为他刷名声,刷政绩。

这种事情,很简单。

过去数年,平壤学苑早就玩的很熟练了。

所以,伍被微微一笑,道:“这安东的第三个隐患,其实就是税赋……”

………………………………

未央宫,宣室殿之中,刘彻与薄世对坐而视。

刚刚从东宫回来的轻松和喜色消失不见,只有严肃的气氛。

“臣昧死再拜陛下:陛下问臣,安东隐忧?臣以为,独在税赋……”薄世顿首而拜,对刘彻说出了自己一直担忧的问题。

他离开安东时,安东局势平稳而迅猛。

表面的繁荣之下,潜藏着无数隐忧。

但,作为前都督,很多事情,他不适合说。

说了那就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子。

只能私底下报告和进言,能够公开说的事情,其实就只是一些安东发展过程里必然出现的问题。

其中,这税赋,问题最大。

刘彻听着,却是微微一笑。

安东地区的税赋问题,在新化城建立之时,就已经存在了。

可以说是他故意造成的结果。

当初,新化城初立,为了吸引和鼓励移民,刘彻玩了一个类似后世招商的优惠政策。

也就是所谓的‘三减五免’。

根据这个诏命,新移民抵达安东之日起,三年免一切田税、口赋、徭役。

然后接下来五年,享有减免一半的优惠。

这个政策刺激和吸引了大量无地百姓,前往安东。

尤其是齐鲁地区,从元德三年到元德六年,至少有三十万百姓,拖家带口,或通过屯垦团模式,或自己前往。

但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安东的财税,几乎全靠商业以及捕鲸利益所得。

而安东地区的官僚却与日俱增。

官员要俸禄要开销,还要维修道路、桥梁,组织百姓开垦。

更要承担各种任务。

目前的情况下,安东财政实际上全靠中央拨款。

这还是护濊军其实不需要国家掏腰包的情况下——护濊军的军费,基本都是由朝鲜、真番、韩国以及扶余等藩国贡献、摊派。

而着对这些王国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有着汉朝爸爸保护和撑腰,各国都只需要维持最低限度的军队,甚至真番干脆都取消了军队,只保留官吏和衙役以及部分武装。

其他的人,统统出口到了安东‘创汇’。

真番王刘忠汉,得意洋洋,自诩自己聪明才智天下第一。

但这样的模式,是不能持久的。

特别是现在,随着安东的人口与垦荒面积不断增加。

在事实上来说,安东单薄的财政收入,已经难以继续支撑了。

甚至已经难以支撑安东的继续发展了。

不过,这样的事情,刘彻并不关心。

安东,是他的试验田。

也是他用于观察和实验资本的地方。

换句话说,其实安东今天的财政困局,是他故意造就的。

目的就是要逼安东的官僚们将税赋来源和目标,对准商贾和手工业、捕鲸业。

你们没钱?

那就去找商人啊!

这些家伙有钱!

所以,刘彻只是摆摆手,对薄世道:“赋税之事,朕自有计较……卿谈谈其他事情吧……”

许九都派了过去了,还加强了李广、王温舒,授予了许九特权。

许九倘若还转不过脑子,那他也就没有什么值得期待的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